元曲五首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六课元曲五首【自学指导】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命窘()沾黏()钱囤()馄()饨()粼粼()醺醺()缕()带汉阙()计拙()蛩()匝匝()攘攘()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葫芦提倒稳()(2)透内阁香风阵阵()(3)则见双燕斗衔泥()(4)不销魂怎地不销魂()(5)急罚盏夜阑灯灭()(6)不辨龙蛇()(7)不争镜里添白雪()(8)人问我顽童记者()3.文学常识填空(1)元曲包括和杂剧。散曲是兴盛于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又被称为“‘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和。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单曲,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套数是由首以上同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散曲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是有严格格律的的诗歌形式。(2)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以分豪放、两派。前者以称首,后者则以为魁。元曲四大家是指、、、。(3)《小山乐府》的作者是,《梧桐雨》的作者是,《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汉宫秋》的作者是。4.名句填空(1)文章糊了盛钱囤,。(2),白草红叶黄花。(3),则见双燕斗衔泥。(4)见杨柳飞绵滚滚,。(5),断肠人忆断肠人。(6)和露搞黄花,。【合作探究】1.阅读《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思考这首曲子在炼字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你认为《正宫醉太平刺世》在修辞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对于表现“刺世”这一主题有什么作用?3.比较阅读《正宫醉太平刺世》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思考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2)这首小令的后三旬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四位元曲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构思奇特。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实乃妙笔!(2)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词曲内容进行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名为“潼关怀古”,作者只是在“怀古”吗?请简要分析说明。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怎样的心境?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请对曲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6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