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先秦联绵词声调的研究VIP免费

先秦联绵词声调的研究_第1页
1/9
先秦联绵词声调的研究_第2页
2/9
先秦联绵词声调的研究_第3页
3/9
(节录)一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理解、只有一个语素的单纯复音词。例如“参差”“徘徊”“辗转”“滂沱”等等,都是联绵词。先秦时代,联绵词已经出现了。从语音上说,历代新出现的联绵词,都是在历代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历代出现的联绵词,对于研究历代音系及音变构词法都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联绵词,其前后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上有关系。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第二章《语音的发展》中,谈到语音跟语法、词汇的关系,指出:“古人把纯粹的双音词(不能再分析为两个词素者)叫做联绵字,联绵字当中,十分之九以上都是双声或叠韵的词。”这是从语音上分析联绵词前后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批判继承了既往的研究成果。从语音上研究联绵词,语言学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声母和韵母(主要是韵腹和韵尾,如果是有韵尾的话)上,把联绵词的两个单节在语音上的关系分为以下四种:(一)双声。例如“流离”“匍匐”等。(二)叠韵。例如“崔嵬”“扶苏”等。(三)双声兼叠韵。例如“辗转”“缱绻”等。(四)非双声叠韵。例如“滂沱”“梧桐”等。既往的研究,对联绵词两音节之间声调上的关系未及仔细考察,这是其不足之处。既然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那么我们从声调的角度分析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就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研究先秦联绵词的声调构成,既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出现的联绵词两个音节在声调上的特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本文旨在这两个方面作出探讨。自从明代陈第(1541——1617)以来,古音学家主要通过先秦韵文来探讨上古声调。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代有影响的古音学家都认为上古有声调。江有诰(?——1851)起初认为“古无四声”,后来放弃了这一观点,坚持“古人实有四声”之说。在古有声调的前提下,清儒对于上古声调的见解可以分为两大派:(一)局部变迁派。这一派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是某些字上古和中古各归不同声调。顾炎武(1613——1682)、江永(1681——1762)、江有诰、王念孙(1744——1832)等人都持这一观点,当然具体看法仍有不同。(二)系统变迁派。这一派认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不一样,中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但上古却不是这样。段玉裁(1735——1815)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入三声,没有去声。孔广森(1752——1786)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去声之中“自有长言短言两种读法”。王国维(1877——1927)认为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阳声韵自成一个声调,阴声韵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黄侃(1886——1935)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平入两个声调。王国维和黄侃的观点影响不大。现代语言学家对“声调“的看法,也可以分为两派:(一)调形说。周祖谟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陆志韦认为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平上入三声,再加上一个长去声和一个短去声。王力认为“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音高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细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舒而短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我们一律称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二)韵尾说。认为上古平声不带喉塞韵尾和擦音韵尾,上声带喉音韵尾,去声带擦音韵尾,入声带塞音韵尾。这是西方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是此说的倡导者。从音位学的立场看,把声调之别看成是音高及长短、舒促的不同,这基本上是把声调看成是一种超音段音位,而韵尾说把上古“声调”看成是音段音位。韵尾说作为一种推测,很难确证。丁邦新《汉语声调源于韵尾说之检讨》一文,对此说作了相当深入细致的批评,并且指出:“声调源于韵尾可能有更早的来源,可能在汉藏语的母语中有这种现象,但是在《诗经》时代没有痕迹。”我们认为,上古汉语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有平上去三声。王力先生批判继承清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上古汉语的入声分为长入和短入两个声调:中古的入声上古归短入,一部分中古以阴声韵收尾或者没有韵尾而在上古跟入声韵有密切关系的去声字上古归长入。这样,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这种五调说,主要是依据上古韵文、上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先秦联绵词声调的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