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广东版多媒体课件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必修1一、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第二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大意是什么?1、(1-2)从自身作诗填词谈起,引出文章的中心:要有大成就,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3-9)结合文章中心,从人本身、历史、当今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角度分析。①(3)由物理学到人,谈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②(4-8)从个人的角度分析。③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分析。3、(10)指出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二、本文一共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在类型上有什么不同?正反对比自己凡人伟人隐士三、作者将孔子与长沮桀溺比照着写,有何用意?意在说明选择的路径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就在于他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1、“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为什么前一句中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必”。而后一句则用不能肯定的词语“可以”?这体现了人与物在“动”上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的,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而且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似乎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它的动也就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的,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关键要看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意志力强弱。2、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非常由气势。运用层层加深的方式,分析了懒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又分析了各个层面上的人物因懒而出现的各自生活状态。3、我在上文说过,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我说“可以”不说“必定”,因为………作者强调说“可以”但不说“必定”,这说明作者考虑得非常周密,就像文章里所说,因为世间大多数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这体现了用词准确的特点。4、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因此具有一般物质所具有的惰性。而人又是有思维、有精神的,这就是人与其他物质的不同。1、语言亲切自然,平易朴实,分析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用词准确。2、在结构上过渡巧妙,衔接自然。3、在论证方式上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4、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证明中心论点,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作者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奥地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地成就。有人说:“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刚强的品质,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是,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直行的,有时候需要转弯”。这句话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不矛盾。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有战胜它的勇气,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态度问题,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又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这是方法问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坚定的态度,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只有方法和技巧,没有克服困难得坚定态度,又容易懈怠,一事无成。1、学习了本课后,你对“认识自己”有了什么新的体会?2、评析这副漫画。对下一代负责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