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红军长征——长征插曲《十送红军》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经历的过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粉碎敌人四次“围剿”2.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战地日记(一)1934年9月6日阴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虽然仗打得很辛苦,我们坚持了一年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客观:敌人实力的强大。主观: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为什么红军奋战一年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05101520253035404550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央红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结果如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央红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结果如何?战地日记(二)1934年10月26日多云这场战争我们没有胜利,眼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倒在战场上,我们很难过。党中央被迫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我们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我们拼死冲杀,但有更多的同志倒下了。我们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要走向哪里?红军可能面临着生死存亡。我们会摆脱敌人吗?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重走长征路,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感受那伟大的征程。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湘江第二站:湘江湘江战役: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3万多人。“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第三站:乌江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站:遵义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选自《永远的丰碑》遵义会议(1935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了很多挫折,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古镇赤水第五站:赤水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土城红军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红军三渡赤水河渡口——茅台渡口红军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滩毛泽东同志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是红军作战史上的光辉范例。第六站:金沙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第七站:大渡河、泸定桥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第八站:爬雪山长征路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进入冰雪世界,雪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第九站:过草地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一次,部队正在趟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