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中学07年5月学习目标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2.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返回登高学海导航P5-1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诗歌鉴赏指要返回学海导航P5-2近体诗知识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参课本P60“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式”)。诗歌鉴赏指要返回学海导航P5-3近体诗知识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诗歌鉴赏指要返回学海导航P5-4近体诗知识诗歌鉴赏指要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返回学海导航P5-5近体诗知识诗歌鉴赏指要2.基本要领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返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安史之乱中被俘,后逃出任左拾遗。后弃官迁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三十五岁前):《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三十五—四十四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四十四—四十八岁):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四十八—五十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春望》作者生平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