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雨巷戴望舒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的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问题:——低沉、伤感、朦胧,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2、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雨巷、颓圮的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我”。油纸伞能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所以诗人们往往借丁香表达伤春之情。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庄重。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愁怨和凄美。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独门独院的人家,长长的青石板路,青灰的墙,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样的小巷让人感到幽深寂静。你认为《雨巷》是一首什么诗?•A、爱情诗•B、哲理诗•C、政治诗•提示:从场景、人物、对象、情绪、基调等几个方面分析。爱情诗场景人物对象情绪基调悠长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愁怨的“我”丁香般的姑娘失恋哀怨哲理诗场景人物对象情绪基调悠长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愁怨的“我”丁香般的姑娘---美好的是事物、理想欲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无奈政治诗场景人物对象情绪基调悠长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愁怨的“我”丁香般的姑娘苦闷、彷徨困惑、幻灭•雨巷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着,这也和当时的时代有关。象征着黑暗压抑的现实,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也可以象征人生际遇上的低谷。作者用雨巷、丁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现在,我们再考虑“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1、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恋。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后来失败了。2、黑暗的现实: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那个时期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证。“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象征,也是一切苦闷的象征。美好的东西,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时,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