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的推断技巧宝应画川高级中学苏阳生《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之其而以焉乃所者与于则若为因何且也乎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1、语境推断法04年全国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2002年的春季高考题“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所以因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已经07年山东省卷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却2、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有些文言虚词也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2003年春季高考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名词动词形容词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率领07年浙江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焉眊眊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形容词动宾短语词尾兼词3、代入检验法用所知道的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07年山东题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就并且它2006年安徽题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来因为在在他们一定它助词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焉”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如“风雨兴焉”。“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06年福建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其孰能讥之乎句中动词后指示代词,那句首表反问语气哪里5.功能认定法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之”在主谓之间,起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是”和“之”可作提宾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2004年江苏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蔡京以官僚之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无义两个名词之间“的”2003年春季高考题在主谓之间是助词,无义。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婴之亡,岂不宜哉。胡子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B.方见国之必侵。晏子见疑于景公。C.吾将以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D.因谓其友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见”和“于”表被动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判断句”语气,就能确定“也”是助词,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6、结构推断法一、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舟遥遥以轻,风飘飘颺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表修饰的连词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介词“趁着昔我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