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总序巴金学习目标1.了解序言和象征的特点,领会“激流”在表达生活体验和态度上的作用。2.通过对词句、语段的品读和分析,把握文章情感意蕴,感受作者征服黑暗、开创新路的青春激情。3.学习作者不断探求生活真谛的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和敢于“说真话”的高尚品格。说明:本文是一篇序文,当然它具有序文的特点,但同时,这篇文章本身又是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篇抒发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斗”、积极进取的真切感受的散文佳作。作为序体文,必不可少要涉及序言这种文体的一般知识。同时,这篇序文浅近平易,看似易懂,但由于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很少,要让学生理解平和文字下汹涌的激情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体会作者深蕴的情感就至关重要了。巴金的作品感性比重大,也有理性的思考,其汹涌的激情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入的思考,这又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也是作品价值最大之所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不仅了解《激流》三部曲的有关内容,更要走进巴金,感受他崇高的人格。学习重难点1.理解“激流”的含义及作用。2.感悟作者追求生活信仰的青春激情。说明:这篇序文不同于一般的“序”,主要介绍写作经过、说明作品主要内容等,而是通过对“激流”这一总名的物象特征的描述,表现对生活的认识、揭示小说主旨的寄寓,这就使“生活”这一内涵丰富、较为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而形象,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理解“激流”的含义及作用史理解全文的关键。介绍相关背景资料,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是深入体会、感悟作者深蕴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品味语言、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重点段落感受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昂扬的青春激情。作者巴金简介•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堂,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祖父、父亲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秋天,入上海市南洋中学当住读生。后入南京学习,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二年后归国回到上海。•主要著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等。百岁老人的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2003年11月25日百岁生日之际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老在晚年最辉煌壮丽的一笔就是在《随想录》中把“讲真话”的问题提出来。讲真话按说不是问题,但是在十年残酷的“文革”时期,这是无法实现的。随想录中最核心的一笔就是讲真话。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简介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家》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导入新课,设问入题引思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对生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生活是镜子,它能真实地呈现出生活的原貌;有人说,生活是花朵,有春暖花开也有秋风凋零;画家齐白石认为,生活是白菜,有自然之味,淡得纯正。那么,作家巴金的看法是什么呢?品析词句,把握情感题旨(1)文中激流的特点有哪些?激流,就是汹涌湍急的水流。特点是动荡、奔腾和创造,向着唯一的海流去。(2)加上书名号,《激流》是什么意思?“序”是什么意思?《激流》是巴金所著《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的总名。序是序言、序文,文体名称。就其作序者来说,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用来说明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他序多是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3)本文是一篇自序。文章的七个段落中,那一段最能体现出序言的特点?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关于“激流三部曲”哪些方面的信息?第六段。《激流》的内容是展开一幅生活的激流的图画。(这就是作者“搏斗”的内容)创作《激流》的目的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探寻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