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雨霖铃柳永柳永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人牛司娟<<雨霖铃>>说课内容•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33教学方法•4学习方法•5教学过程《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基础上,掌握鉴赏词的方法。而《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把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因此,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及婉约派的主要特了解作者及婉约派的主要特征征过程和方法1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方法22、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文学趣味教学重点:11,,“景中见情,缘“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情设景”的艺术特色。2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名句的鉴赏方法。名句的鉴赏方法。•诵读讨论法•提问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柳永;;而提及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人生无常,,聚散不定聚散不定,,我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风萧萧兮易水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十年生死两茫茫复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不思量,,自自难忘”难忘”,,形形色色的分别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个主题::别离的痛苦。今天别离的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霖铃”,,他又是怎样写“离别”的呢他又是怎样写“离别”的呢??1、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2、让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朗读,再找两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其它同学点评。3、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意象)并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合作探究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并说说作者的情和所写的景是如何交融的?合作探究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1、自由背诵;2、一齐背诵;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长亭送别图之所以美,就在于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凄美;惟有物,才使万物存在;惟有人,才使万物灵动;而惟有情,才使这一切都富有神韵。这首词极富美感,其画意美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送别图景,很好的表现了“伤离别”这一主题。作业布置:(任选一题)1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22、比较《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比较《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33、描写“都门帐饮无绪、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留恋处,,兰舟催兰舟催发。”场景发。”场景,,不少于不少于100100字字练笔离别之前勾勒环境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离别之后刻画心理谢谢评委!谢谢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