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循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快推进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发展的思考"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XX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XX县区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紧跟全省跨越步伐,实现张掖发展新跨越,并将采取力度更大、办法更多、举措更实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其加快发展。可以说,"十二五"张掖面临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如何继续合力推动,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实现洼地崛起,值得分析与思考。一、发展现状∶增长提速、结构优化,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随着一系列促进张掖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效应加速显现,张掖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一)发展步伐稳步加快。在不断降低能源消耗、重视生态保护和依法有序进行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十一五"以来,突出发展要务,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壮大产业实力,XX县区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跨过200亿元大关,达到212.7亿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增幅高出"十五"时期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加快。(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张掖整体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增加较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1、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4:34调整为20XX年的29.3:35.5:35.2,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5个和1.2个百分点。就业结第1页共8页构方面,XX县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2005年的51.1∶13.4∶35.5调整为20XX年的50.9∶23.8∶25.3,从业人员不断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结构方面,XX县区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3%上升到20XX年的35.5%,提高2.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方面,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8.6个百分点,达到49.1%。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XX县区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9.26亿元,年均增长2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3.2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7.58亿元,年均增长18.4%。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15.1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65.8亿元,年均增长34.1%。3、企业效益明显改善。XX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55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7.48亿元,年均增长36.9%。利税总额由2005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2.15亿元,年均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25.8%提高到20XX年的201.42%,提高75.62个百分点。4、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XX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595元增加到20XX年的10855元,年均增加652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751元增加到5575元,年均增加365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6020元增加到20XX年的12634元,年均增长15.9%。(三)产业支撑日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以节水、绿色、生态、安全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为引领,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XX县区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6.37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62.33亿元,年均增长5.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由187万亩增加到222万亩,增加35万亩。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由2005年的87.3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109.23万吨,第2页共8页年均增长4.6%。大牲畜存栏由2005年的53万头增加到20XX年的70.5万头,增加17.5万头。玉米制种、马铃薯加工、肉牛养殖、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34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5万亩,骨干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92个,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大力实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