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雨霖铃柳永柳永学习目标1、通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2、学习鉴赏词的艺术手法。3、背诵全词。四读《雨霖铃》,品千番离别意。柳永1、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第一个专业词人。2、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4、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5、词千首。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都市生活和风光、男女间的恋情、羁旅行役之苦。一、初读,整体感知chánchányēyēzhòuzhòuǎiǎichénchén读准音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雨霖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象征:离愁别恨解题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写作背景二、品读,明确意象其中选取了哪些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晏几道《采桑子》悲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惜别怀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凄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清冷此景让你有何感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请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感情的句子。2.作品的思想感情?离伤之痛。借哀景抒哀情!三、深读,体会手法此词使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份离情?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念去去)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离别难离别难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无绪催发泪眼无语凄切悲凉难分难舍惆怅伤感融情入景(实)(虚)上上阕阕::虚实结合想象中的别后情景(虚)想象中的别后情景(虚)思念苦思念苦今宵酒醒此去经年杨柳晓风残月好景虚设风情难言酒醒伤情惨不成欢过渡伤离别清秋节因情造景下下阕阕::此词使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份离情?1.虚实结合2.借景抒情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同意。(观点1分)词人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1分),通过酒、杨柳、晓风、残月四个意象(1分),集中渲染成一个凄清孤寂的意境(1分),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分),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情感@高考----诗歌阅读之名句赏析答题思路:通过意象+使用艺术手法+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授之以渔学以致用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想象的手法,(1分)通过烟波,暮霭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想象之景,(1分)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1分)四、个性朗读小结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别前别时别后千古离情清秋烟雨间。借景抒情细节描写虚实结合融情于景时间手法情景婉约派与豪放派在表达离别之情上各有什么特点?江城子别徐州苏轼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离伤中还有一份旷达!请结合你对此词的朗读感受,将此词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或短篇散文。回顾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2、通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3、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