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论语〉选读》之学习目标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文的成语。3、背诵重点章句(17.4和9.11章)5-22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注释】(1)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为一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2)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3)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4)裁:裁剪,节制。【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轻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子在冉求的鼓动下,迎请孔子回国,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孔子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南怀瑾《论语别裁》“吾党之小子狂简”——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简”是两个典型。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性和作风就是“狂”。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以轻心,就是“简”。第二种典型“简”,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狂简”,是说跟自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虽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器。•学问之道,最难的是如何中肯仲裁。像做衣服的技师一样,要把一块布裁剪成一件合身而大方的衣服,这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所以他一心要回到鲁国,献身于文教的千秋事业。•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载,返国后,已是六十九岁。鲁哀公见孔子回国,虽表热烈欢迎,可惜懦弱无能,不会重用孔子,孔子也不求仕途。这时周室衰微,礼乐废,诗书缺,孔子便天天在杏坛上为弟子讲学,并删定群经,为万世立教,从此不再离开鲁国。阅读讨论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问题人物孔子和颜渊11.9、11.10、9.11孔子和子贡19.23、19.24孔子和子路11.13、7.11、11.15、5.7、6.28孔子和伯牛、子游、小子6.10、17.4、5.22要求研读:①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描写;②可以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感情色彩;③还可以通过模拟表演来体验。颜渊风采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尊敬师长;他虚怀入谷,毫不骄傲自负;他外表沉默如木鱼,其实大智若愚。他死时,孔子说:“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子贡风采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赞他是“琏瑚之器”。•【读解】圣人不可毁•所谓“圣人日月心”。真正的圣人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普照天下,不受人间的影响。你赞美它也好,你毁谤它也好,它还是照样没有偏私地照临你。即使你躲进房子里不要它的照临,那也对它毫无损伤,它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交替照临人间。这就是太阳、月亮的品质,圣人的情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没有这么高的品质,没有这么宽广仁厚的情怀。我们就算好一点的人,出类拔苹,也最多像座山丘,总有被人超越的时候。不过,山丘也罢,日月也罢,有一点是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的。一个人,行得端,坐得正,走自己的路,不必去管人家是否赞美你、毁谤你。他自绝于你,对你也同样没有什么损伤。圣人不可毁,普通人也不见得就一定可毁。对于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我们又何必去放在心上呢?子贡尊孔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清】崔述子路风采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个头高大,性格粗豪,好勇斗狠,是一把打架的好手。平时戴着一顶鸡冠似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