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12游褒禅山记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走进精彩课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以其永久的魅力、闪闪的灵光招引世人。古往今来,无数墨客骚人访奇山,探异水,留下千古流传的精美篇章。《游褒禅山记》就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山水游记作品,本文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在记游中融入自己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享受感官之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共鸣。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传世华章。•1.体会理解本文以议论为主,记游为次,通过记游进行说理的特点;体会本文先叙后议、严谨自然的结构特色。•2.学习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理解文中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的含义。•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4.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的含义;理解掌握“道、乃、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1.字音识记(一)正音慧褒.(bāo)舍.于其址(shè)窈.然(yǎo)咎.其欲出者(jiù)瑰.怪(ɡuī)随以怠.(dài)谬.其传(miù)王回深父.(fǔ)华.山(huá)(二)多音字禅chán(褒禅山)shàn(禅让)舍shě(割舍)shè(退避三舍)仆pū(前仆后继)pú(奴仆)观ɡuān(景观)ɡuàn(道观)相xiānɡ(相互)xiànɡ(宰相)父fǔ(渔父)fù(父亲)•2.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一词多义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副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向上走)②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从旁边)(2)动词作名词往往有得.(收获,心得)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于是余有叹.焉(感慨)(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常在于险远..(艰险遥远的地方)②形容词作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照明)(4)副词作动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5.古今异义1.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此,对这件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非同寻常;今义:副词,十分、极)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了……(的地步)。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此所以..①学者..②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的缘故;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②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①奇数词,②中国国庆日。)6.文言句式(1)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前洞也此余之所得也(2)状语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3)省略句而卒葬之有碑仆道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然力足以至焉•7.文学常识•(1)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