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柔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1920-1998)---------文章选自《汪曾祺散文章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原是作者为摄影艺文选集》,原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末》写的序,应术集《胡同之末》写的序,应该属于序言一类,但是作者并该属于序言一类,但是作者并未将它当作正经地道的序来写,未将它当作正经地道的序来写,而是将它写成一篇能够充分展而是将它写成一篇能够充分展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他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他从书中胡同的照片上得到创作从书中胡同的照片上得到创作的灵感,以散文的笔法向读者的灵感,以散文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了风格独特的北京市民文介绍了风格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胡同文化,让读者从中化——胡同文化,让读者从中了解这种传统文化,增长见识,了解这种传统文化,增长见识,体味那种散淡、平和自足的文体味那种散淡、平和自足的文化气息。化气息。•1、北京街巷胡同历史悠久,大多数始于清、明、元,若更改名称,一般采用同音、协音。综合街巷胡同的格局、变迁、名称起源、嬗替及人事沧桑,便是一部丰富、生动的北京历史。•2、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3074条,其中胡同有1330条。因为胡同居多,是北京街巷主体,人们便习惯把街巷统称胡同,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并非夸张。•3、巷称胡同始自元大都,历明、清、民国,构成北京特色。•1、北京街巷胡同历史悠久,大多数始于清、明、元,若更改名称,一般采用同音、协音。综合街巷胡同的格局、变迁、名称起源、嬗替及人事沧桑,便是一部丰富、生动的北京历史。•2、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3074条,其中胡同有1330条。因为胡同居多,是北京街巷主体,人们便习惯把街巷统称胡同,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并非夸张。•3、巷称胡同始自元大都,历明、清、民国,构成北京特色。“文化”的内涵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一个错综的风俗习惯的结晶体,具有维持现状的倾向——[美]杜威北京胡同有哪些特点呢?胡同的特点胡同的特点胡同走向胡同走向名称来源名称来源胡同环境胡同环境居住形式居住形式方正方正趣、俗趣、俗很很多多安安静静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胡同数目胡同数目——————————————————•第一部分(1段)•全文总起•第二部分(2段—5段)•介绍北京胡同•第三部分(6段—12段)•介绍北京胡同文化•第四部分(13段—15段)•作者的感慨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胡同文化封闭: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过往不多满足:易于满足,要求不高旁观: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精义“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话,表现了北京市民怎样的心态?一个“一个“嘿嘿”字,使读者如见”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样的生活状态?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性格。最后“真有你的!真有你的!”是作者对”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