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2、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3、学习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卢照邻)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素。”)2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3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行》、《青青河畔草》。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诗歌中的意象该怎样鉴别呢?•诗歌离不开意象,诗人一般是通过客观景物来寄寓自己的情感。然而,自然界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是没有情感的,当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这便产生了意象。因此“意”即主观情志,“象”即客观景物。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就是意象。意象的创设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存在着个性,同一国度同一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又存在着共性。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传统的诗歌意象。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一.以荷花比喻不同流合污或出淤泥而不染。•如: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2.周敦颐的《爱莲说》;•二.以折柳(杨柳)、《杨柳枝》、《关山月》借指惜别或离愁别续。•如: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