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第一一章章文言文阅读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字形结构与字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表意文字的特点。一、结合字形,因形求义(1)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2)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解析解析可见,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绡:丝织品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往下吊典型例题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标示词义类属,指示词的本义。思路小结(1)金就砺则利。(《劝学》)(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昳(《邹忌讽齐王纳谏》)(3)生而眇者不识日。“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丽”,“昳”可以理解为“光彩”。“眇”,从“目”从“少”,联系下文“不识日”,可推知为“眼盲”。学以致用“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砺”应解释为“磨刀石”。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方法和能力。二、结合语境,多方推断典型例题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一)情理逻辑根据上下文,请回答“弄璋”“弄瓦”分别是什么意思?“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我夫人有娠”(娠:怀孕)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理解文言实词需要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人情事理来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决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思路小结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学以致用根据上下文,请回答“相”“爱”分别是什么意思?相:爱:联系上下文分析: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子为鲁上卿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二)语法分析典型例题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③信义著于四海“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推断它为“确实”之意。“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依据语法知识,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定语由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其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思路小结11、因、因家家庐江寻阳焉。庐江寻阳焉。动词,安家动词,安家22、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衣冠而坐而坐动词动词,,穿衣戴帽穿衣戴帽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使……兴盛学以致用(三)对称分析典型例题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通五经,贯六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飞奔的马任用通晓、精通安逸享乐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对称的特点来推知词义。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思路小结亡国破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怎样理解“圣君治国”这个词?是“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吗?吗?【推断】上下句以“而”连接,表并列。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为并列关系,“圣君治国”当翻译成“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对应。对应。全句可翻译为“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