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课件目录CONTENTS•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流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优势与风险目录CONTENTS•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未来发展01CHAPTER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简介定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通常用于长期输液或需要频繁采血的患者。目的PICC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方便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等治疗,同时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定义与目的PICC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满足肿瘤患者的输液需求。起源改进普及随着材料科学和插管技术的进步,PICC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目前,PICC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临床常用的置管方法之一。030201发展历程适用人群肿瘤患者肿瘤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PICC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并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长期输液患者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慢性疾病、肠道疾病等,PICC可以提供一条稳定的输液通道。需要频繁采血的患者对于需要频繁监测血液指标的患者,如新生儿、危重病人等,PICC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采血难度。02CHAPTER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和配合程度,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评估准备无菌穿刺包、导管、导管固定装置、消毒用品等。准备用具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患者准备操作前准备01定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肘部或上臂的贵要静脉、肱静脉或头静脉。02消毒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10cm。03铺巾在无菌巾上放置导管和连接器。04麻醉在穿刺点上方进行局部麻醉。05穿刺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继续推进导管至预定长度。06固定用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导管,连接输液接头或药物注射器。操作过程操作后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等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打折或堵塞。记录导管型号、置管日期、置管长度、患者情况等信息。观察保持清洁维护导管通畅记录03CHAPTER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优势与风险方便快捷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感染风险便于护理优势01020304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减少患者痛苦。导管留置时间长,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导管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低感染的风险。导管固定牢固,不易脱落,方便护理人员进行维护和护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感染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脱落或断裂。导管脱落或断裂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或血肿。血管损伤风险与并发症在置管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观察与记录风险防范与处理04CHAPTER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长期、安全、便捷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肿瘤患者化疗肠外营养支持血液透析急救与危重病患为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提高透析效果。在急救和危重病患治疗中,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及时给药和补液。临床应用范围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化疗药物通过管路顺利输注,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小张因消化道疾病无法进食,通过置管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肠外营养患者小李置管后血流量充足,透析效果显著提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老王成功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