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运用及利勾股定理进行\计算;2.利用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运用,勾股定理等知识。教学难点:利用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题前导入】导入动态几何,提出动点问题解决方案。【自主探学】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cm,BC=4cm,∠A=30°(1)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学生单独完成,个人汇报。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确立简单的关系式。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合作助学】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cm,BC=4cm,∠A=30°(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结合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解出t的值。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建立关系式。30°74ABDCDCBA74(2)30°DCBA74(1)30°DCBA74(3)30°DCBA74(4)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