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验伟人,学习其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笑人间霸业如何!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邺下风流”“建安风骨”便始于曹操的提倡。学科网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刚健,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孙权建东吴,刘备据荆州,曹操深感以后的敌人难以对付,需要广纳贤才,壮大力量。南征的事迫在眉睫,其忧虑渐深。在一次宴会上,他以“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忧虑表现于众。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范读]•个性欣赏: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合作探究这首诗里多次出现“忧”字,诗人“忧”什么呢?结尾四句与前面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本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深沉慷慨,表现了作者深沉的忧思。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贤才流徙”。结句一扫前面的低落,表达了自己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气魄雄浑,令人振奋。可见其忧,非闲忧,而是深忧,大忧患意识,是站在国家统一的高度、英雄建业的角度伤上的忧,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诗眼返回贤才流徙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诗中“贤才”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我心。明明如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何时可掇。月明星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南飞。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纵深拓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阴险、奸诈、残暴。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结合这首诗的学习谈一下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奸雄”还是“英雄”?毛泽东主张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毛泽东读史》“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