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沱中学校集体备课笺第周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备课组主备课人年月日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程序教学过程讨论记录学导练多媒体展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及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提问: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直接接触的吗?若不是,通过什么相联系?多媒体出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动画演示: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提出问题:(1)突触包括哪些结构?(2)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一个什么过程?有哪些细胞器参与?(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什么?(4)如何理解“摔倒不痛爬起来痛”?(5)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会持续兴奋或抑制吗?(6)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1)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2)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及方向:单向性(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倒过来传递)(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6)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7)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突触的传递。动画演示,比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展示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示意图,着重介绍其中一个言语区的功能以及该言语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其余的三个言语区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展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图,讲述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后,告诉学生:学习与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与记忆有其生理基础;学习的过程需要各种器官的协同作用;遗忘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课堂小结,出示课堂练习题、布置课外作业程序教学过程讨论记录课后反思类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信号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传导速度快慢传导方向双向单向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