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复习要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第一单元(热爱祖国篇)一、我们爱你啊,中国1、第一节为第一部分,歌颂中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至六节为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第七节为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2、作者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3、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更突出景物的特点。4、第一部分展现了四幅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让读者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5、“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赞扬了中华民族的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宏的精神。二、郑成功1、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2、郑成功能取得战斗胜利的原因:准备工作充分、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官兵的勇猛善战。3、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汉族和高山族关系更融洽了。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突出中心。5、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6、词语感情色彩:褒义词: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贬义词:横行霸道、负隅顽抗中性词:喜出望外、惊恐万状7、慷慨、大概、概括、灌溉镰刀、廉洁、清廉1遮天蔽日、风帆蔽空、隐蔽、逃避、躲避融洽、恰当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凭借。隅,角落。喜出望外:望,希望。惊恐万状:万状,各种样子。8、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戚继光抗击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三、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2、背诵第二自然段,此段写送别的三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当时他才39岁。”“才”字表明:英年早逝,饱含无限惋惜之情;肖邦早逝是由于列强瓜分波兰,使他忧愤交加,藏着强烈的谴责之意4、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5、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至死不忘祖国,他要永远与祖国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之情。)6、爱国诗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春望诗人:杜甫国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yǒng吟咏咏唱游泳永远勇敢汹涌yōu忧虑、忧愁、优秀、悠闲、幽静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近)痛不欲生(反)欣喜若狂与世长辞:辞,告别。四、古诗两首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3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3、《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4、漫卷:随意地卷起来。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明丽的春天。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但:只。九州同:全国统一。定: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收复北方。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5、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不同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怀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6、“李杜”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杜甫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7、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