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初探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441800) 罗艳【摘 要】探究性课堂教学,我个人将其理解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对有关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辩证批判思维;等等。而所有这些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基础之上的。【关键字】创新 教育 精神21 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一指导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呢?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把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实在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创新教育的课堂首先是情感的课堂,是学生人格、学生个性,弘扬个性,发展个性的课堂,是把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实现人的尊严的课堂。因此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披露个性,鼓励标新立异,提倡好问、多问、怪问,合理评价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二、鼓励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改变了学生的地位,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创新性学习。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激情,激活学生的思考探索潜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讨论,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引发“多条垂线”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培养学生1创新思维,首先应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有趣味的问题中去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