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来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了解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之前,我早已在网络上无意中发现并粗读了一遍《教育的 55 个细节》。对一些细节的描述倒是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至于作者是何人反而印象不深了。当我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中介绍的第二位名师罗恩·克拉克时,映入眼帘的“55 条班规”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教育的 55 个细节”,应该是一回事吧?果然如此。 克拉克把他的成功归功于他给学生定下的涵盖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55 条班规”,他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并认为“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不少教师尝试着跟克拉克学,并在克拉克网站上留言:“我照着这么做了一年,学生的考试分数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这些规则给我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可见,“55 条班规”的魔力不小。 也许你对 55 个具体、琐碎的教育细节所起的作用依然半信半疑,认为这只是教师的“一面之词”,是在“黄婆卖瓜,自卖自夸”。那么,从被教育的对象即学生的角度看看是怎么说的。 1987 年 1 月,当 75 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于巴黎之时,记者采访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明确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这个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你该不会陌生吧?可见,优秀来自习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我们经常夸奖某人不拘小节,但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疏忽也可能招来横祸。一粒纽扣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你会相信吗?拿破仑是伟大的,但是一粒纽扣绊倒了这位巨人。远征俄国时,他的士兵的纽扣是锡制的,而锡在低温时其特性会发生改变,易碎易脆,于是在俄国零下四十多度的寒风中,拿破仑的士兵接二连三的倒在异国他乡,拿破仑失去了大量的士兵,也失去了维系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于是他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来到了。后世的人无不惋惜地说:“如果当时用其他金属做纽扣,那么也许拿破仑的命运将会改变”,可是历史不容假设,拿破仑的军官关注了粮食、武器、车马,唯独没有去关注那些些系紧大衣的纽扣。细节处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