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VIP免费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2 、甲午战争以后到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3 、中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4 、抗日战争前夕,民族工业短暂发展;5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6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有什么特点? 1.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 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无法 瓦解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表现: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19 世纪 60 年代起,解题速度进一步加快。2. 农产品逐渐商品化,丝茶等产品大量出口1. 农村家庭手工业破产3. 洋行增多,买办商人出现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是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原因封建 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途径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时间: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地点:首先在上海、天津、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 时间创办人 地址 企业主要企业1866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1873陈启源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