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浴室(桑拿)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卫生培训制度公用物品(用品)消毒保洁制度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制度浴池消毒工作规程(自行制定)岗位卫生责任制(自行制定)卫生自查考核与奖惩制度(自行制定)公共浴室(桑拿)卫生制度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并做到亮证经营。二、建立本单位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四、设有池浴的,应配有水质循环消毒处理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池浴每晚要彻底清洗和消毒;盆浴间应设淋浴喷头,顾客用毕的浴盆应清洗消毒;做好清洗和消毒的工作记录。五、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公用品消毒间,配备齐全的消毒和保洁设施,有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六、公用茶具应做到一客一洗一消毒,并保洁存放,拖鞋和修脚工具每客用后应消毒。七、桑拿浴室供顾客使用的衣裤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或提供一次性使用材料制作的衣裤。休息厅使用的垫巾等棉织品须保持清洁,不得有异味。八、浴室应设气窗,保持良好通风,浴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九、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哇皮肤病的顾客进入浴室就浴。十、使用的化妆品、消毒剂须按规定索证,并符合国家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卫生培训制度第1页共16页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两年组织从业人员复训一次。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险,并上报应体检从业人员名单。组织漏检的从业人员补检和可疑阳性者复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必须达到80%以上。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的档案。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五、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五病”患者,必须及时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公用物品(用品)消毒保洁制度一、公共场所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用品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二、落实专人负责公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三、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供顾客使用的公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公用品的更换、消毒要有工作记录。四、公共场所内公用品消毒方法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到一洗、二过、三消毒。五、公用品须配备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附:l、茶具。采用电子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2、理发刀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3、美容工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或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4、拖鞋。250---500ru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5、脸盆、脚盆。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第2页共16页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有相应的经历、资历及较强的责任心。二、客用化妆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复印件。三、购买消毒产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国产或进口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四、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采购设立专人验收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一、建立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三、有计划地改造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四、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并做好疫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