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 T3-标准版电子行业业务解决方案一、企业背景1.1 电子企业状况电子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车间主要按工艺布局,并存在多种生产方式,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设计和按库存生产等。随着中国成功入世,面临着更激烈竞争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无限发展的机遇,全球工业生产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企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电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原动力,电子企业伴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并充分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和时代特征。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战略,信息化促进电子企业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加生产柔性、加强成本控制,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1.1 内部分析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电子性质的小企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业态发展数量多、规模小。国内小企业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规模相差悬殊,“生存”是最紧要的问题。2、产品定位低、现代化技术水平应用滞后。产品老化、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导致过剩问题明显,传统市场出现饱和状态。3、商业运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由于其上几点的问题,导致商业企业的运作充满了血腥味,商业竞争异常残酷,无序市场行为四处存在,操作的规范可有可无。流通企业自身信息难以及时的在组织内进行传达。4、组织结构“家族”化、岗位职责不明确。 企业管理用“人情”方式,非理智的“制度”方式,岗位划分不明确,工作职责变动较大,不适应小企业持续性发展壮大;5、企业的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精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十分缺乏,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力量薄弱,进行管理现代化的任务艰巨。1.1.2 外部竞争分析1.技术趋同化,产品差异缩小。电子企业纷纷寻求其他方面的竞争差异,提供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业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2、WTO 后国内外投资加快步伐。外资工业企业拓展疆域正在从以前的东部地区向东西部地区,向纵深发展,速度更快。3、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统一产品码、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系统,以及现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所有新技术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用规模的信息化投入,以获得其他企业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