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志宏 [ 2013-09-28 ] 共有 0 条点评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 后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经济发展之 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欠发达地区应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机制,以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为基本准则,以绿色金融体系为依托,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着力点,能够发挥 “后发优势”,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一、金融机制对培育欠发达地区的“造血”机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要靠“输血”,更要靠“造血”。金融机制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造血”机制,用好这一机制,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吸引各类资金,投向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为有效提升经济竞争力创造条件。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国家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多项措施,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金融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金融在动员储蓄、杠杆效应、分散风险、配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具有财政“输血机制”难以比拟的功效。 实现金融业“后发优势”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理念、现代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和区域资源优势的融合,从而增强经济发展能力。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是深化对金融特征、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金融人才的培育和积聚。 欠发达地区不必重复发达地区传统的金融发展路径,依靠单一的存贷款积累模式实现金融业发展。应借鉴现代金融和各国经济发展路径的经验,走出一条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综合发展的道路,更多发展直接金融,更加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调动国内资源的能力。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 有两种分析思路:一种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方法,强调随着经济的增长会自动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更多需求,从而促进金融的发 展;另一种是“供给领先(supply-leading)”方法,强调金融服务供给先于需求,通过适度超前的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从而产生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业自身的持续发展。美国硅谷地区的发展就充分说明了金融在引导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等金融创 新,就不会有今天的硅谷。 当然,金融是双刃剑,既可能存进经济较快发展,也可能因风险的积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