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的 SKU 管控2004 年,家乐福断然采取举措,一举削减杂货处 20%的 SKU 数量。这在卖场将收取供应商入场费等手段视为利润来源的今天难道不是自废武功?家乐福为什么要这样做?增加 SKU(库存单位,在超市中一般都是指单品库存)数量,一来可以向供应商收取更多的入场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拉动销售额。果真如此吗?事实上,SKU 数量过多会给企业经营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从顾客的角度,单品数量过多会直接导致商品陈列面积减少,从而增加顾客寻找商品的时间;从零售企业来看,单品数量过多,容易分散零售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降低货架的陈列效率,增加了门店订货的难度,更增加了缺货的几率和商品仓储以及补货工作的复杂程序。零售企业的销售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合理 SKU 数量对于门店的竞争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如何根据门店的需求制定合理的 SKU 计划,控制 SKU 的总体规模呢?如何制定和完善 SKU 计划对于零售商来说,制定适合门店的 SKU 计划,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门店开业前的 SKU 计划的设定和营业后的 SKU 计划调整两个阶段。1.开店之初的 SKU 数量确定以往的零售门店开业前,由于缺乏商品的陈列计划(陈列多少商品,陈列什么样的商品以及陈列数量),因此只能是总部根据配送中心和现有的采购厂商资源,将所有的品类商品逐一塞进这家新开设的门店,开业以后才开始对门店进行 SKU 商品计划的调整。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浪费企业资源,导致商品无法适销对路,无法满足商圈顾客的需求,进而影响到门店的销售计划。这种商品管理方式是粗放式的,就好象是先盖楼,后根据成型的楼房绘制图纸。这种情况合理吗?当然不合理。正确制定 SKU 计划的流程是:零售商需要先对商圈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自己所擅长零售业态的市场定位、顾客的需求情况,判断未来的销售预期,然后根据其周边情况,计划未来门店的经营面积和各个区域的可陈列面积。而这个可陈列面积将是影响未来每一个品类 SKU 数量的基数。零售商关于商圈环境的市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圈内的顾客需求:当零售企业进入某个地区和城市时,首先要对该地区的顾客特性和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人口统计特性、生活水平、购物习惯、饮食习惯等,比如当发现门店周围有较多的回民居住区时,那么在肉课的商品结构设计中,必然要增加牛羊肉的 SKU 数量,同时相应地减少甚至停止猪肉的 SKU 数量,当然连带还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