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个多”【摘要】生活是作文的起点和归宿,作文应该立足于生活,并着力描写生活中真实的世故人情,表现真实的情怀与感悟,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而时下许多小学生作文素材单一,尽讲空话套话,缺乏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说”从而为“写”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作文教学 多“看” 多“读” 多“说”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标准。所以,作文也就深得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怕教作文,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诸如内容贫乏空洞,语言枯燥无味,表达单调呆板之类的问题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怎么办呢?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与运用,认为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说”,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一、引导学生多“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必须从生活入手,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从描写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走入社会,去看一看自然界中的芸芸众生,看一看人类社会中的世故人情,从而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实地观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身边的真善美、假丑恶。平时要注意帮助他们炼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学会捕捉和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精彩瞬间和动人镜头。例如描写秋天的田野,在没有细心观察的条件下,很多学生会不约而同的写天气变凉了,稻子成熟了、高粱成熟了,所描写的大多是田野一片金黄,农民伯伯忙着收获庄稼之类的场面,而很少有学生能够把在田野中忙碌的人物以及事件写在其中,也就很难以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写出的文章必然缺乏真情实感。如果教师提前带领或安排学生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说不定一棵草、一穗梁、一只虫,都会让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当他们回到教室写作时,脑海里自然有许多素材可写,许多感受想表达。 二、引导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博览群书,眼界才开阔,情感才细腻,思维才敏捷,表达才顺畅,意识中才能留住名文美文的痕迹,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及技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首先,要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和赏析的美文。例如第十一册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精选了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四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