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 46 页 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材。第一个第一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使学生初步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个第一是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 ,即: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 解答正确吗 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二、学情分析: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我校学生的情况。我校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接触并学会 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一个月,虽然孩子们开始逐渐接受上课的约束,不过由于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在观察事物时显得零乱,不系统,杂乱无章并且善于重复模仿和机械记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校的毛老师依据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方面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出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步骤,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教学难点:能看图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四、回顾磨课过程 阐述实施策略的调整还是让我们先对“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的研讨过程做一个回顾吧!教材第一次用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不过在书本 28 页出现过大括号,那么对学生来说他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关键是如何在复习旧知中唤起学生对大括号的记忆并将其强化。对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学习过的图片。于是在首次试教中,CAI:: 出示图片师:请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含义?在上课过程中去发现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一片茫然的状态出现了。经过修改,我们又在出示图片后加入教师的合理引导:(出示去研究课录像)相信大家看完后,一定有和我们同样的感受:教材处理虽然让教学流程很顺畅,但却感受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外露痕迹。如何修改呢?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和尝试,最后想到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请看我们多次试教后的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