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岑参作者简介: 岑参( 715—770 ),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岑嘉州集》。 写作背景 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遂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因此产生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2 、体味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情怀。3 、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狐 裘锦 衾阑 干掣瀚 海冷难 着qiúqīnlánhànchèzhuó 赏析咏雪部分并思考1 、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2 、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3 、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 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 将军和都护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来得急骤,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 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赏析送别部分并思考1 、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