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 98~100 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共几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三维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 1 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经历“具体――抽象――具体”数学化的学习过程(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与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在直观的情境和操作中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资源知道了平均分、认识了自然数;在认识分数以前,已经比较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分数,而且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操作经验。课件;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单、课堂分层练习单、不同形状的纸片若干预习设计见预习提纲学 程 设 计导 航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 3 分钟)1. 观察主题图, 说说有哪些食品。2.结合预习作业说说如何把三种食品都平均分成 2 份。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预设 20 分钟)(一)初步认识 12 1.结合切蛋糕说说 1/2 的意思 2. 了解 1/2 这个分数的写法、读法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3.辨别右边的分法每份是不是一个蛋糕的1/2。 (二)进一步认识 1/2自主学习单(一):1.折一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 1/2 涂上颜色。 2.说一说: 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折出1/2 的。 3.比一比:你们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为什么折法不一样,却都表示这张纸的 1/2 呢?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有哪些食品。2.把这些食品都平均分成 2 份,每人各分得多少?3.借助问题“半个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揭示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你能结合切蛋糕说说 1/2 的意思吗?2.教师示范分数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怎么写的,在此同时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这样的一份是不是一个蛋糕的1/2?为什么?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蛋糕的1/2,你想自己创造一个 1/2 吗?2.教师巡视,搜集不同的折法。3.为什么折法不一样,却都表示这张纸的 1/2 呢?折的形状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