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伊扎布特”组织的本质一、“伊扎布特”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伊扎布特”(Hizb2ut2tahrir)系阿拉伯语音译,译为“伊斯兰解放党”“伊斯兰拯救党”,前身为“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分支机构。由耶路撒冷伊斯兰教教法官塔吉纳巴尼法拉斯蒂于1952年创建。“伊扎布特”不是一般的宗教组织,而是一个国际宗教极端组织。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亚地区发展、蔓延。该组织主张以和平方式推翻现政权的世俗统治,实现建立伊斯兰教权国家的梦想。即“通过发动非暴力的和平‘圣战’,建立单一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该组织的中央机构是“伊扎布特委员会”,其下层组织逐级为“伊扎布特”君主、“伊扎布特”君主部、玛扎里木宫廷、木依塔买德、乃克甫、加哈孜等。基层一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并有一个小组长[1](P148)。极端宗组织“伊扎布特”有这样一些特点值得注意:1.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主张通过非暴力的“圣战”建立伊斯兰教统治的国家的政治目标。其步骤就是:首先,用伊斯兰意识形态和伊斯兰教规来统一大众意识;其次,使信奉伊斯兰和执行伊斯兰教规逐步合法化;最后,建立伊斯兰政权。2.有严格的加入程序和组织规则,行动诡秘、隐蔽。“伊扎布特”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发展成员。对愿意加入组织的人员,首先培训,再考察,最后才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为正式成员。为保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下级必须绝对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并且相互间互不透露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在联系方式上多采取单线联系,上级熟知下级的情况,而下级不知上一级的情况。同时“伊扎布特”组织的犯罪行动十分诡秘,其成员往往改名换姓、隐瞒真实身份,既无真实的身份证,又不办暂住证。其成员禁止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并且多以偏远出租房为活动据点。3.在我国传播发展的势头迅猛。中亚的“伊扎布特”组织在国际势力的联合打击下,受到到了限制和挤压。但其发展势头并未减弱,漏网的残余分子还在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发展活动。他们瞄准了新疆,继而加紧向我境内渗透。新疆有不少的普通信教群众出于朴素的宗教感情,为“伊扎布特”思想宣传所蒙蔽,最终被裹挟加入了组织。自1999年首次出现“伊扎布特”组织以来,我公安机关近年相继又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破获了数起这样的组织。虽经打击,但很快又死灰复燃,并在我区一些地方迅速发展蔓延。新疆各地的“伊扎布特”组织不仅在本地区发展成员,而且加大了与各地“伊扎布特”组织漏网成员、刑释人员的联系,并且有向内地渗透和发展的势头。他们尤其瞄准了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成员。4.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极端宗教思想进行分裂活动是“伊扎布特”组织犯罪活动的又一明显特点。“伊扎布特”组织主要采取说教方式传播思想发展组织成员,除了所谓“自由传道人”、“民族思想家”去做思想动员工作外,他们还印刷和散发了大量宣传“伊扎布特”思想的宣传品,包括书籍和传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又成为“伊扎布特”组织的宣传舞台。截止目前,该组织在欧洲、南亚等地建立了“伊扎布特政府”网站、“哈里发”网站等十几个网站。用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乌尔都语等10多中语言向外界发布信息[1](P150)。利用宗教教义进行煽动蛊惑是其与暴力恐怖分子的明显不同之处。5.“伊扎布特”组织拉拢和利诱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新疆近年破获的数起“伊扎布特”反动组织案的成员主要是各类在校学生。这表明为实现“东突厥斯坦”独立的妄想,“伊扎布特”寄希望于青少年一代,企图通过向青少年灌输泛伊斯兰主义和分裂主义思想,培养所谓“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二、“伊扎布特”组织的本质“伊扎布特”组织所鼓吹的思想及其做法都表明,它不过是“三股势力”在国内外遭到重创时,改头换面、欺世盗名的另一种形式。在本质上与老牌的“三股势力”如出一辙,是一丘之貉。1.“伊扎布特”组织的言论不过是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的老调重弹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一直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惯用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泛突厥主义所宣扬的“突厥民族”至上、鼓动民族敌对仇视以及联合所有操突厥语族的民族建立纯粹的“突厥民族”国家的反动思想,都被新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