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作业要求: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圆柱的体积》姓名:张番工作单位:宏伟小学学科年级:六(1)班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由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目标:(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教材将本课学习安排在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表面积之后。让学生有序地经历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还可以为学习圓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一杯水引入,先让学生想想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怎么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再引出问题:如果要求压路机或是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观。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引导学生经历“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