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 海洋植物与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H C O N P Si Mg Cl 、 K、 S、Ga、Fe、Zn、Co、Cu、 Se 海水中营养盐的来源:大陆径流的输入、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洋生物的分解开阔大洋、沿岸和河口区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分配情况(氮在大洋中和河口区的存在方式) 图:对于海洋的不同区域,各种形态的氮的含量及其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在开阔大洋深层中,氮主要以NO3- 和 NO2-形式存在,其比例占到92%,其余的以溶解有机氮形态存在。而对于开阔大洋表层水, 氮主要存在于DON 中(83%),其次是PON ( 7%),在接下来是NO3-+NO2- ( 5%)和NH4+(5%). 到沿岸海域和河口区,NO3-+NO2- 的比例明显比大洋表层水来得高,其比例分别为45%和 31%,DON所占比例降至18%(沿岸海域)和13%(河口区)。NH4+的比例随离岸距离的减少越来越大(沿岸海域为34%,河口区为 48%)沿岸海域与河口区POM 所占比例与开阔大洋表层水差别不是很大,分别占 3%(沿岸海域) 和 8%(河口区)海洋氮的循环: (122)氮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图)全球海洋表层水中no3-的空间分布 ,在中、低纬度大部分海域,表层水中的no3-的浓度均很低,但在南大洋、亚北极太平洋与北大西洋,表层水具有高浓度的no3-,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完全利用这些营养盐,使其在任何季节呈现缺乏的状态,这些区域被称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HNLC 区)垂直分布图给出了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no3-垂直分布的典型特征,表层水中no3-浓度很低,而深层水中较高,no3-浓度在真光层底至1000m 之间的深度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且北太平洋深层水no3-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沿全球热盐环流的路径,深海水中的硝氮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原因在于伴随着水体年龄的变“老”,积累了由有机物再矿化释放的硝氮海洋生物固氮:是指海洋中的某些原核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 N2 转化为 N 化合物的过程深水层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控制氮循环的的主要过程硝化作用: 在氧化性海水中,氨极易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 NO 2-,并进一步被氧化成NO 3-的过程反硝化作用: 在溶解氧不饱和的海水中,一些异氧细菌会将 NO3-作为电子接受体以代谢有机物,从而将部分no3-还原为 no2-,并进一步还原为n2,该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1)亚氧或缺氧; (2)大量的有机物存在海水中的总磷 (TP)可分为颗粒磷 (PP)和总溶解磷( TDP),在大多数开阔海洋环境中,TDP 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