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第二课时)归纳提升 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 危害 : 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 , 土层变薄 , 土壤贫瘠 , 粮食减产 ; 使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 , 河床抬高 , 湖泊淤积 , 调蓄功能减弱 , 旱涝威胁加重。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 成因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 , 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 ,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 , 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 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 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3) 治理措施 : 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 , 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 原因 自然 原因 后 果 措 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加剧;旱涝灾害频繁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营造人工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建设自然保护区 生态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 原因 自然 原因 后 果 措 施 湿地 萎缩 三江源湿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填充湖沼 生物多样性破坏;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等功能减弱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植被;生态退耕 生物 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给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生态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 原因 自然 原因 后 果 措 施 土壤 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压力大,垦荒、伐林烧薪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河床抬高,湖泊淤积,旱涝威胁加重 退耕还林还草、改坡为梯;调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