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性质、用途说法全部正确的是()A.水玻璃—混合物,氨水—弱碱B.油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玻璃—合成高分子化合物C.二氧化硅—半导体材料,硅单质—光纤材料D.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碳酸钠溶液—碱性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线路中通过NA个电子时,阳极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②常温常压下,16gO2和16gO3含氧原子数均为NA③标准状况下,22.4LCH3CH2OH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④6.5g锌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硫酸,生成SO2与H2的混合气体,气体分子总数为0.1NA⑤10.6gNa2CO3粉末中含有CO数为0.1NA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4、取少量MgO、Al2O3、SiO2、Fe2O3的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氧化物中,至少有三种是碱性氧化物B.将固体X加入氢氟酸中,X会溶解C.滤液Y中的阳离子只有Mg2+、Al3+、Fe3+三种D.滤液Y中加入过量氨水,所得沉淀为Fe(OH)3和Mg(OH)25、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钯的化合物PdCl2通过化学反应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CO、Pd、H2O、HCl、PdCl2和一种未知物质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mol时,生成2mol物质XB.未知物质X为CO2C.反应中CO作还原剂D.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32—+SO2+H2O=H2SiO3↓+SO32—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Al3++4NH3·H2O=[Al(OH)4]—+4NH4+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7、下列对有关物质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反应,最终生成NaHCO3B.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MgCl2可制取金属镁C.实验测得NH4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3COOH>H2CO3D.N2的化学性质通常非常稳定,但在放电条件下可以与O2反应生成NO28、某溶液中含有3HCO、23CO、23SO、Na、3NO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A.23CO、3NOB.3NOC.23SO、3NOD.23CO、3NO、Na9、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10、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中一定都含有甲元素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11、在100mL密度为1.2g/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B.当生成沉淀的量最多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最小为100mLC.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4mol/LD.参加反应金属总质量(m)为9.6g>m>3.6g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SiO2――→Na2SiO3――→H2SiO3②Fe――→Fe2O3――→Fe2(SO4)3③BaSO4――→BaCO3――→BaCl2④AlCl3溶液――→Al――→NaAlO2⑤HCHO――→H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