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4、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破坏地球资源课件,文字投影片。 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贺图片和地球环境现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 师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看到了吗,那是什么,你还想叫地球什么? 1、《时代周刊》1998 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用心感受。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二、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横线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有可爱和破碎引入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三、品读体验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展示句子。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可以举一些例子。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过渡:我们的地球这么渺小,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