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师惯读别字。一夜,与徒讲论前后《赤“”“”壁)两赋,竟念 赋 字为 贼 字。适有偷儿“潜伺窗外,师乃朗诵大言曰: 这前面《赤(作拆字)壁贼》”呀。 贼人惊,因思前而既觉,不若往房后穿逾而入。时已夜深,师讲完,往后房就寝。既上床,复与徒论及后面《赤壁赋》,亦如前读。偷儿在外叹息曰:“我前后行藏,悉被此人识破。人家请了这样” 先生,看家狗都不消养得了! A. 课时安排: 2001 年 12 月 17 日周一共 2 课时。B.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 思想教育目标:人生情感的展示。3. 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C. 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D. 教学难点:生命的意义。E.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的新授课。F. 教具使用:相关课件 PowerPoint 格式。 “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 。 苏东坡游赤壁苏东坡像元丰三年( 1079 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二、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文中写的那“玄裳缟衣”的孤鹤实际是象征身遭贬谪寂寞的作者本人,是其《前赤壁赋》中流露出的“羽化成仙”思想的具体表现。 “ 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