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作文素材【篇一:作文素材:西南联大】作文素材积累:西南联大(1938-1946年,西南联大像一颗流星,在中国历史上划过灿烂的一笔。)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北平、天津失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奉命南迁,“”先暂驻于衡山湘水的长沙。随着日本的侵略加剧,形势危急,1938年三校又迁到云南,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把清华、南开严谨教学的精神与北大传统的自由研究的精神结合了起来,把北大的自由与民主、清华的生动活泼与事业心、南开的实干与严格整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成为勤奋努力、事业心强、学习严谨、具有自主能力和主动性的人才。西南联大精神的形成,是为抗战的现实需要,在继承三校传统和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加以整合、提炼的结果。首先,西南联大对三校原来的传统精神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继承的基础上,而是在原有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整合,进而形成了使三校原有精神互补的西南联大精神。【比如北大具有自由的精神,西南联大继承了它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但对于北大自由到看似无序的状态,西南联大并不赞成。而是选择了以清华讲秩序、守纪律和严谨的精神状态来纠正北大学生自由的无度。】北大的学生可以逃课,“你爱上课,可以;你不爱上课,也可以;你爱上你爱上的课而不爱上你不爱上的课,更是天经地义的准可以!总之,”一切随意。而清华则有严格的纪律,没有自由散漫的习气。西南联大《教务通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学生一学期内,无故缺课(体育及军事训练在内)满十小时者,由注册组予以警告;满二十小时者,酌以训诫;训诫后而仍无故缺课者,”由教务长酌令休学一年或一学期。第四十六条规定:“学生一学期中因任何事故于某课程缺课愈三分之一者,不得参该课程之学期考试,该”课程以零分计。其次,西南联大没有满足于对三校传统精神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根据西南联大所处的抗战时代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了新的精神。】根据抗战建国的需要,西南联大在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培育和形成了西南联大的爱国精神;根据三校联合办学的现实,西南联大又突出了学校自身团结精神的培养。西南联大精神是大学的普遍精神与西南联大个性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普遍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南联大精神能够传之久远、弥久弥珍;能够浸透代代学人的心灵,成为西南联大人的团体意识;能够至今让人击节赞叹、感怀不已。“”一、刚毅坚卓“”刚毅坚卓是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三校精神传统的最具“”时代性的继承和弘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首先体现了以西南联大人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为成就学术救国、以文化振兴民族的大业而克服一切困难、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这正是在抗战时期对苦干、实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最能反映在整个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精神风貌。【凭着刚毅坚卓的精神,“”无论是距七七事变爆发仅3个月后长沙临时大学即完成提议、筹建、组建到开课的所有工作,还是从长沙到昆明,实现了1671公里的远距离整体搬迁,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无论是在抗战的八年间,顶着日寇的空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弦歌不辍,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还是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科学研究,始终执当时中国学术之牛耳】,在“”西南联大所取得的成就中无不贯穿着刚毅坚卓的精神。“”刚毅坚卓成为西南联大精神的基础,支撑着西南联大的其他精神。“”因为有了刚毅坚卓的精神,所以西南联大人能够在抗战爆发之初,就抱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如校歌所唱千秋耻,”终当雪,“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凭着这种精神,西南联大教师能够始终以弘扬、建设民族文化进而挽救和振兴民族为己任。要坚持文化救国、文化兴国,就要安贫乐道,就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外敌入侵、生活困顿的抗战时期,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西南联大的基本精神民主、自由、团结、实干、严谨等,都是在“”刚毅坚卓精神的支撑下才得以不息不绝并不断壮大。西南联大能够克服战时的一切困难,坚持把联大办成当时的一流大学,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二、爱国精神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