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说课稿桐乡启新学校 魏智慧《人之初》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改编,语言典雅,富有内涵,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让学生在节奏中吟诵识字。课文精选了《三字经》中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 8 行,四句。第 1 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 2 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我上的是《人之初》的第一课时,也就是课文第一个片段。为了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一开始出示了《三字经》的书籍图片,用夸张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今天,魏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它呀,有 900 多岁了!”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小嘴里不禁发出“咦”的惊奇声。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一下子点燃。其实,很多小朋友对《三字经》还是很熟悉的,因为刚开学,学校就下发了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里面富含一个个小故事和插图,寓教于乐。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 1000 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它最喜欢和读得懂它的人交朋友。你们有信心来读懂它吗?”在引导学生认字的时候,我主要采取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为避免枯燥的识字方法带来的不良反应,我还让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如在解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谁来猜一猜,《人之初》排在《三字经》里第几位?”通过“初始、初夏、大年初一”中对“初”的识字迁移,解读分析课题:《三字经》的第一篇就叫做——《人之初》。对于“善”字的教学,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告诉学生这是善的甲骨文字形,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起来十分美好,“善”就是善良、友善的意思。我还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认“教”字时,我出示“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了“教”字,又问学生:“魏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另外,对于课文中一些独立成词的字,如“之、性、专”等字,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学生识记来说有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如:之前、性格、专心、,将生字与这些常用词结合,放进句子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对于形近字“性”,通过与“姓”进行比较、组词加以识别,通过偏旁竖心旁联想到心,告诉学生“性”是由我们的心灵衍生出来的天性和性格。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去主动识字、认字,丰富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