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辅导讲座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 绪论 ] 应对新增主观性题目的基本意识一、命题难度控制意识依据 ---- 命题立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意义 ---- 甄别题目有效的控制复习范围二、命题客观化意识依据 ---- 命题关键控制主观题目的可能误差意义 ---- 明确要点补充相关知识答题扣住要点 * 考查默写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学过或非常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 *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 客观题减少会给命题和阅卷带来困难,对于命题带来的问题是,新的题目怎样出才能较好地控制误差;而对阅卷者来说则是增加了阅卷的难度和负担。 三、命题综合性意识体现 ---- 命题立意吸纳能力释放能力的综合对策 ---- 训练方略有所发现言之成理 * 主客观题题量和占分比例的改变表明, 2004 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综合性将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需要考生动笔写的内容增加了,这与目前中学教学改革的形势是相符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 2003 年考试说明》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1. 理解 B2. 分析综合 C3. 鉴赏评价 E古代诗歌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 内容主旨有误二、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错项例析1. 词语句子有误内容方面[ 例 1·1999·8·C] 《杜甫 · 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二、四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句的“静”对比鲜明。 [ 例 2·2000 春 ·9·D] 《虞世南 · 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内容方面3. 情感基调有误4. 情境意境有误[ 例 3·2001·8·C] 《韦应物 · 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 尾联,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例 4·1997·11·D] 《刘禹锡 ·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 · 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