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离别 离 冯 至冯 至 走近作者走近作者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是“由 27 首诗组成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诗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关系,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既存在着影响,也有平行思考。另一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与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因素。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而冯至《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 40 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走近文本走近文本 这首《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 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精读《别离》,试对本诗进行鉴赏。 抓住诗歌的意象进行赏析,分析这首诗的语言,体会诗歌中句子的含义,品味诗歌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 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友情是说不尽的话题,唱不完的歌。反复诵读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并对它们的意象和语言运用进行分析。 怎样理解第一节中“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别离,让人感到孤独和悲凉,所以感到寒冷。但离别又能又能让彼此找到更广阔的的领域施展才华,所以说“眼前感到辽阔”。刚刚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