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走近哲学激发兴趣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知人则哲” 回主页 作者简介 冯友兰 (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1915 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1918 年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哲学, 1924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 大学哲学系教 授、文学院院长。 1925 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 年赴美讲学。 1948 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校务会议主席。 1952 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还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屯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走近哲学激发兴趣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重点梳理难点突破 联系现实读出自己冯友兰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2 、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3 、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觉解回主页 重点梳理难点突破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回主页 重点梳理难点突破什么是天地境界? “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什么叫宇宙?“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