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诵读的路上——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心得向塘镇中心小学本部 吴芬这两年来,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了古诗文、三字经、弟子规、四大名著选篇等等,孩子们的诵读兴趣都非常高,在过程中我采用了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等多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但是可能是后期的巩固不到位,学生回生率较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作为一位站在基础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更是有着引导小学生读经典作品的重任,让他们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来回行走,穿越时空与文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阅读经典成了每个学生的必然选择。一、加强兴趣培养,让学生爱读要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作品,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更是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重在兴趣的培养,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教师不一定要博览全书,但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要有所涉猎。在诵读《水浒传》选篇时,教师顺便谈起“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张顺、“及时雨”宋江……学生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从而由点带面,由一个小故事辐射到整本《水浒传》,用教师的才情燃起学生诵读的火花。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推开一扇门,引领学生接触经典,使学生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情色彩。”假如你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是难得的精神享受,那么即使你不以识记为目的,有许多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你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让学生爱上读书,乐于读书,并积极主动地消化,书上的东西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二、教会方法技巧,让学生会读1.学会初读。有思想的教师,会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给足学生在“门”外徘徊的时间,并选择恰当的时机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当学生爱上阅读了,并将阅读看作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就会欲罢不能。此时,教师应顺势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初读时,教师可以介绍泛读这种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针对全体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差不影响其阅读的过程。阅读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