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甘地被刺1 .字音识记(1) 单音字èsāotòngdǎochàzhǒngzhānchōngmó(2) 多音字噩.耗( ) 骚.乱( ) 悲恸.欲绝( ) 晚祷.( ) 一刹.那( ) 摩肩接踵.( ) 瞻.仰( ) 忧心忡.忡( ) 顶礼膜.拜( ) xu èxi ěh á oh à o2 .字形识别刺剌磨堪勘3 .词语积累①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摩②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③ 悲恸欲绝:伤心得要死,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④ 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刹那霎时】二者都表示极短的时间,常在句中作状语。“刹那”侧重于“一瞬间”,“霎时”侧重于“一会儿”。“刹那”可作宾语,“霎时”则不能。例:①他记得爆炸的一 ____ ,“就像地震,轰的一声”,之后他就晕了过去。② 在 300 米赛道的起跑线上,随着一声发令枪声响起,____ 战鼓齐擂,喊声阵阵,十条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这篇新闻写了圣雄甘地死的过程及其影响。为了让人们清楚了解事情的真相,表达自己悲痛的心情,作者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以小巧、平实取胜,再了甘地被刺这一段历史。刹那霎时甘地简介甘地, 1869 年 10 月 2 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博尔本德尔。他从小熟读印度教经典, 1888 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 年 4 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 21年中,他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非暴力运动也取得了初步胜利。1915 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印度国大党的实际领袖。 1919 年,面对英国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47 年 8 月 15 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 30 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