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4 年广东高考卷(古代中国)1.(2010 年 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2. (2010 年 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3. (2010 年 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翩的程度高于唐代4. (2010 年 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5.(2011 年 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行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行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行仁政的途径6. (2011 年 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治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7. (2011 年 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家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8.(2012 年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9.(2012 年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0.(2012 年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