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古诗二首【国学撷粹】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知义明理】 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的赞颂。现代诗歌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圣人不仅以诗礼传家,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在这里又一次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 , 共有诗歌 305 篇 ( 另外还有 6 篇有题目无内容 , 即有目无辞 , 称为“笙诗” ), 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将其奉为经典 , 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 , 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 , 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 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 编者把这些五言诗汇集起来 , 冠以此名 , 列在“杂诗”类之首 ,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 , 《昭明文选 · 杂诗 · 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 :“ 并云古诗 , 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 , 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 , 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 , 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 , 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 , 即公元 140~190 年之间。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1. 春秋以前 , 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 ,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到了春秋时期 , 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 , 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 , 《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