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内蒙古包头出土的汉代“单于和亲”瓦当》《内蒙古和林戈尔汉墓出土的农事图壁画》《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西北部的汉西域都护府遗迹》等图片,提升从文物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察《西汉疆域》《丝绸之路》,提升正确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3)通过思考“西域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挫折”等问题,提升依据历史材料进行历史想象的能力(4)通过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升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资料感知西汉与匈奴的和与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史实,理解历史上的西汉通过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仅开放和管理西北,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建立了直接联系,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推动作用。(2)学会观察历史图片并挖掘其历史内涵,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认识和思考,进而建构合力的历史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张骞不怕困难、敢于冒险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2)认识到西域各民族对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3)认识到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西北的管理和开发,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和西汉的历史影响。【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西汉开辟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西汉初年匈奴不仅占据大漠南北,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着重指出:为了配合军事上的行动,汉武帝决定拍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探究新知]一、汉匈和战1、匈奴的兴起与强大 [设置问题](1)秦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秦末汉初匈奴强大的原因有男鞋?[思路引领](1)秦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巩固边疆。 (2)匈奴强大的原因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冒顿自立为单于后,统一大漠南北,势力发展很快。另一方面,秦末汉初,中原地区战争不断,无暇北顾,匈奴乘机越过长城,势力延伸到今山西、河北的北部,对汉政权构成威胁。2、汉初的和亲政策 [设置问题](1)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你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