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南通市中小学生营养餐配餐指导意见(试行)推广中小学学生营养餐、着力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平衡膳食、解决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 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切实维护师生权益的通知》(苏教财〔2013〕10 号)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2 年—2015 年)》精神,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学生营养餐配餐的基本原则各学校食堂应遵循“营养平衡、饭菜适口、质量兼顾”的原则,做到一周内营养食谱编制中各类营养素配比合理,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1.营养平衡原则。合理安排平衡膳食,科学摄取营养,能有效预防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维护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学校制定食谱时应考虑学生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满足人体能量与营养素的需求,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标准,允许的浮动范围在参考摄入量标准规定的±10%以内。2.饭菜适口原则。适口就是菜饭可口、咸淡适宜、口感适中。营养餐的配制应照顾饮食习惯,以本帮菜为主体,体现家常风味,注意味型与烹调方法的有机组合。3.质量兼顾原则。菜肴组配是确定菜肴质和量的重要因素。质是指组成菜肴的各种原料总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指标;量是指菜肴中各种原料的重量及菜肴总重量。中小学营养餐配餐应遵循早、中、晚三餐按 3:4:3 的比例合理确定饭菜食物的质与量。质的方面,其营养需求以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为例,蛋白质每日—1—应达到 80~90 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 40~50%,故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维生素 A、D、C、B 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体力及脑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充分补足。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应考虑到蛋白质、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C 的消耗会增加,配餐时可适当补充鱼、瘦肉、肝、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量的方面,以午餐为例,小学营养午餐每生不少于 1 荤 2 蔬 1 汤标准;中学营养午餐每生不少于 2 荤 2 蔬 1 汤标准。除汤品外中学生中餐食物总摄入量不少于 500 克,小学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学生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零点或特色餐供应也应满足以上要求。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学生营养餐各类食物的建议供给量(见附件 2)分为四类不同人群:A ...